今晚報 2015年7月11日 第17版1934年12月3日,一則刊登在北洋大學校刊《北洋周刊》上的“征集校歌啟事”引起師生熱議:“本院……近擬編纂院史,并擬征集校歌。尚望全國北洋先后畢業(yè)各同學,本其發(fā)揚母校精神之熱忱,各抒偉見,激勵后生。并附錄校歌未定稿于后……”后附校歌未定稿:“武庫宏開,蔥蘢佳氣繞樓臺。是我最悠久中華學府,文化胚胎。北運河流茲潤澤,西沽桃李遍培栽。煉歐美,鑄通材。綜土木機電冶金采礦,育成建設...
韓吉辰 1959年秋,周恩來總理視察唐山水泥廠時,向有關人員詢問:“知道‘洋灰陳’的情況嗎?”當他聽說“洋灰陳”已于1952年去世時,連連嘆息:“可惜!可惜!”“洋灰陳”是誰?能引起總理如此惋惜?“洋灰陳”即北洋學子陳范有,是著名的愛國實業(yè)家、水泥專家。他1898年生于天津,1912年就讀于天津南開中學,為該校第七屆學生,比周恩來高一個年級, 陳范有以品學兼優(yōu)聞名全校。周恩來也與之相識相交。1917年,他考入北洋大...
《今晚報》 2015年6月26日 第17版想要步入北洋校園,通過招生考試是必由之路。所以,此等考試必使莘莘學子記憶猶新。1934年8月1日,天津《益世報》就刊登了國立北洋工學院的招考信息:“本年招考新生,仍按往例,分平、津、滬三處,同時舉行。八月一日、二日報名,四日、五日、六日、七日考試。北平在東皇城根中法大學,天津在西沽本院,上海在南站大同大學。”隨后,緊張忙碌的考試如期而至。此后不久,北平考生李野渡于8月13...
《今晚報》 2015年6月19 日 第17版陜西省城固縣古路壩負巴山濱漢水,是群山環(huán)抱、風物宜人的世外桃源。1938年,北洋工學院師生到此地參與合組國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西北工學院后,在古路壩度過七年多時光。工學院師生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苦中作樂、學習進取,令人贊嘆!據(jù)時人記載:“這里無油頭粉面、西裝革履之濁世公子,亦無高跟燙發(fā)、抹脂涂膏之闊家小姐。有的是衣衫襤褸、補丁重重、赤足草履、身體強壯之青年。”多數(shù)學生來...
《今晚報》 2015年6月14 日 第17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北洋工學院師生西遷入陜,先后與其他院校合組為西安臨時大學、國立西北聯(lián)合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在風景秀麗的城固縣古路壩,西北工學院匯聚了北洋工學院等四校師生,承載了一段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史上的佳話。古路壩位于陜西漢中,小山起伏,農田星散。在荒涼偏僻的群山中,一座天主教堂成為工學院的教室。戰(zhàn)區(qū)的漫天烽火與此地的靜謐清幽形成了鮮明對比。這里沒有外界的誘惑...
今晚報 2015年6月5日 第17版左 森?1933年初,春寒料峭,烽火硝煙彌漫于中華大地。在北洋大學的開學典禮上,一位教師對學生慷慨激昂地講:“當國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大學之責任愈大,國家危亡之挽救,中華民族之復興,罔不依大學師生之如何振奮而定其運命。”這便是時任校長李書田。李書田,河北昌黎人,北洋大學土木系畢業(yè)生,后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后,在北洋大學執(zhí)教,并擔任校長(院長)達十一年之久。...
?《今晚報》 5月29日21版錢塘江大橋的北洋元素酒中天?在錢塘江上建橋,曾是錢塘人千百年來的夢想。但是,錢塘江蔚為壯觀的海潮和江底洶涌的流沙,一度使這夢想擱置許久。最后,錢塘江大橋終于橫空出世并屹立至今,北洋大學的師生功不可沒。首先是曾養(yǎng)甫,他決心為錢塘人實現(xiàn)這個夢想。曾養(yǎng)甫(1898-1969),1923年北洋大學礦冶系畢業(yè),1931年擔任浙江建設廳廳長。當時建橋經費要五百萬銀元——這對于財政窘迫的南京政府來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