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立元,冶金環境工程專家,主要從事有色冶金環境工程領域研究。1966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萬年縣,1997年畢業于中南大學(原中南工業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元英進,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創新群體負責人。教育部“珠峰計劃”合成生物學前沿科學中心主任,《合成生物學》主編,IChemE Fellow。元英進一直工作在生物化工前沿和應用領域,長期致力于合成生物學科研教學。他建立了酵母基因組缺陷定位及精準修復方法,成功化學合成出五號和十號兩條酵母長染色體,還開發出基因組重排控制方法,創制高產酵母菌株,實現工業規模應用,打通了基因組合成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鏈條。其成果榮獲“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天津市自然科學特等獎、中國化工學會“基礎研究成果”一等獎、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獎等。
王樹新,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機構理論與裝備設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高端裝備機構理論與技術基礎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王樹新教授長期從事柔性機構系統及其在海洋裝備、醫療裝備、制造裝備中的工程應用研究,研制成功“妙手”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獲得國內第一個腔鏡手術機器人產品注冊證;研制成功“海燕”系列水下滑翔機,創造下潛深度10619米世界紀錄。他先后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21年獲美國ASME DED Leonardo da Vinci Award獎。
王成山,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獲得者,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入選“國家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計劃。王成山教授長期從事電力系統配電網技術研究,在城市電網結構優化理論和方法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技術獲得廣泛應用,在我國大規模城市電網建設改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城市電網科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發明大型城網運行調控新技術,解決了安全域分析與復雜城網運行調控關鍵技術難題;研發了微電網成套系統與裝備,創新了微電網的技術應用模式,為大規模分布式電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他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以第二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全國創新爭先獎。以第一發明人授權發明專利39件,以第一作者出版中/英文著作5部,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70篇,他引1.6萬余次,近6年連續入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所領導的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