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日期:2023-05-05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天津4月2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艷 通訊員 趙暉)科學家已經可以把海量信息存到小小的DNA上,讓超大容量、超長時間的信息存儲成為現實。如何讓這項技術更快地走進尋常人家?4月29日,在天津市武清區召開的2023年京津冀DNA存儲前沿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副校長元英進表示,當前全球數字信息爆炸式增長,對數據存儲帶來極大的挑戰。DNA存儲被視為極具潛力的存儲技術,應加快布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這是我國DNA信息存儲領域研討會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來自政府、產業、學術、投資各界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探討中國DNA信息存儲技術的最新進展、發展未來和產業應用。元英進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歐陽頎教授共同擔任會議主席。會議顧問委員會是由來自中國科學院的張玉奎、楊煥明、張洪杰、譚蔚泓和樊春海多名院士組成。
DNA信息存儲技術是將數字信息存儲在特定序列的DNA分子中,由于其高存儲密度與低能耗保存等優點,是一種極具潛力的存儲技術,更是應對數據存儲增長挑戰的新機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DNA存儲作為前沿研究領域要加快布局。
本次研討會共有主旨報告和邀請報告14個,主題涉及了DNA信息存儲的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關鍵裝備以及產業化嘗試等。兩場圓桌會議,深入討論了技術和裝備發展在DNA存儲產業形成中的推動作用和當前的不足。
作為此次活動的承辦單位,天津大學是國內最早開展合成生物研究的高校之一,已經在DNA信息的“硬盤存儲模式”“光盤存儲模式”取得了技術突破。2022年,天津大學進一步利用DNA信息存儲技術實現了人類文化遺產的長期保存:將10幅精選敦煌壁畫存入DNA中,結合DNA存儲創新算法,壁畫信息在實驗室常溫下可保存超過千年、在9.4℃下可保存2萬年。天津大學還承擔了DNA信息存儲相關的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國家科研任務。目前天津大學DNA存儲領域匯聚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杰青、長江特聘教授等一批高端人才,積極承擔國家重點科研任務,著力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
天津市武清區近年來圍繞信創產業發展,大力引進產業龍頭,開放應用場景。目前擁有華為-安擎昇騰適配中心、紫光、浪潮、萬里紅、安擎計算機、淳中科技等10余家信創企業,領域遍布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基礎硬件等環節,并與工信部電子五所、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中國軟件測評中心、天津市工信局信息技術發展處等信創產業頭部機構建立緊密聯系,為以DNA存儲技術為核心的新產業賽道發展奠定了基礎。
本次研討會由天津市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天津大學合成生物學前沿研究院、天津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和天津大學教育部合成生物學前沿科學中心聯合承辦,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政府、天津大學浙江校友會校友之家(浙江天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協辦,力圖為政產學研投各界打造交流平臺。
中國青年報:https://s.cyol.com/articles/2023-04/29/content_VY0y3XTl.html?gid=2V1Qqd1E
(編輯 劉延俊 王敬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