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肉色丝袜脚交调教视频,欧美一级毛片在线视频免费观看_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學習動態

【主題教育】人民日報:品味主題教育的“天大味道”

發布日期:2023-06-12

(記者武少民、焦德芳)“我們眼前這座大國重器,源起于習近平總書記飽滿深厚的人民情懷,凝聚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巨大偉力!”6月9日,由天津大學承辦的“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全國啟動儀式在天津召開。上百名全國教育系統師生代表來到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國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走近這座10層樓高的巨型鋼結構建筑,隨著“大裝置”團隊三名骨干教師的帶領講解,共上一堂難忘的“沉浸式思政課”,品味主題教育的“天大味道”。


面對“國之重器”,感受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的特大地震。”站在地震大裝置前,面對上百名全國教育系統師生代表的灼灼目光,地震大裝置科學工藝部副部長劉銘劼徐徐拉開這場“大思政課”的帷幕。2009年初,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來到天津大學。在河流海洋工程安全與防災實驗室,習近平指出,高等學校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要更加注重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他勉勵天大師生:“成才之路就在腳下,要靠我們自己走”。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習近平的人民情懷深深打動了天大師生。劉銘劼深情講述,“從那一刻起,我們就下定決心:做科研,就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我們一定要為國家建起一個助力防震減災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經過數年鉆研論證,2018年國家發改委批復立項,由天津大學牽頭建設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這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繼貴州天眼、廣東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線站等之后,我國巨資打造的又一國之重器,是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建設項目,能同時模擬地震與次生海嘯、洪水等其他多種災害共同作用下的有效荷載,世界最大、功能最強。

“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和殷切囑托,是我們團隊眾志成城的不竭動力——不到200天拿到開工證,僅用兩年半就完成了將近76000平方米的土建工程建設,攻克多項施工與工藝技術難題,不斷創造科學大裝置建設的‘天大速度’!”究其原因,劉銘劼表示,理論學習、調查研究與推動發展相結合為科研工作提供了銳利思想武器和強大精神動力。“今天,大裝置黨支部正和全校師生一起學好主題教育這門‘必修課’!”

圍繞黨的創新理論開展主題教育,正當其時,意義重大。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天津大學黨委在總方案基礎上,精心設計5個學習專題,列出48條重點學習內容,通過搭建“班子集中學—專家帶領學—個人主動學—聯系實際學”的“四學”模式,迅速在學校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掀起學習熱潮。天津大學還打造“大宣傳”課堂,將理論學習與宣傳闡釋相結合,設立“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闡釋專項”,引導專家學者圍繞主題教育相關內容產出高水平理論成果;面向全校學生黨員開展“青年闡釋行動”,組建師生理論宣講團,舉辦“師生共講一堂微黨課”理論宣講大賽,引導廣大師生在“學中講、講中干、干中信”。

“我們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強黨性鍛煉等一系列要求認知越透徹,改造主觀世界的成效就愈加明顯。”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說,通過逐字逐句、原原本本學,深切感受到“人民”二字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我們要結合學校具體工作,不折不扣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重要論述,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覽“前沿高峰”,領略黨的創新理論的實踐偉力

“你們看,地震大裝置的秘密就藏在這里!”走進大裝置,高級工程師李志鵬踩了踩腳下笑著說,“整個設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擬振動臺和水下振動臺臺陣。”

地震大裝置可謂“內有乾坤”:地下的模擬振動臺基礎埋深達18米,“我們可以在臺面上1∶1還原七層樓高的建筑物進行抗震測試,國內外上千條有記載的地震活動都能夠在此復現。”李志鵬說罷指了指實驗中心的另一側——水下振動臺臺陣是大裝置的“利器”,可以模擬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環境,為跨海大橋、海底隧道、水工大壩和海上風電等海洋“超級工程”提供實驗環境,助力工程建設。

“大裝置就是勇攀科技高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我國科技創新從‘跟跑’到‘領跑’的典型案例”。李志鵬娓娓道來,親切中不無自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實踐偉力,我們天津大學的科研工作者感受格外深刻!”

天津大學突出“嚴”字、“實”字,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貫通起來,主題教育開展有力有序。

積極布局重要科研方向、重大科研平臺和重點創新團隊,持續深化有組織的科研——天津大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天大特色的科研發展之路:集成國家級未來技術學院、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三大平臺的全鏈條人才培養體系;合成生物學前沿科學中心作為教育部珠峰計劃首批7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立項建設,打造具有國際“領跑者”地位的學術高地;天津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環渤海濱海地球關鍵帶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相繼落地;牽頭建設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創造目前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最大指令集世界紀錄……天津大學用實際行動把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助力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天津大學還聚焦科研管理“放管服”改革,從制度設計和流程再造兩方面入手,不斷完善科研激勵和保障機制,著力打造高層次科研支撐保障體系。“我倡導以學致用開展主題教育,聽真話、察實情,找準摸清學校科技創新面臨的問題,提出實招、硬招。”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說,“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天津大學將繼續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努力成為國家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


行走育人熱土,體悟立德樹人“大課堂”

參觀的長隊繼續前行,一塊嶄新的銅牌格外醒目:天津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教育實踐基地。這是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天津大學賦予“大裝置”的最新角色。

“我們這個團隊90%以上都是共產黨員,還成立了大裝置黨支部,成為一支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的突擊隊!”地震大裝置綜合事務部工程師何金明開始講述他們經年如一日的“平凡”故事。

“支部生活讓大家統一了認識、鼓舞了干勁,都擼起袖子加油干!墻上‘早九晚五’的工作時間被自動無視了,‘根據工作需要自行加班’的細則卻被執行得徹底,建設指揮部的燈光經常徹夜不熄。”

“這幾年春節,我們辦公室幾乎全員留津,大家都說要陪著大裝置在工地上過一個‘科研年’。有的老師小女兒已經兩歲了還沒回老家見過爺爺奶奶。”

“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何金明的講述,讓現場師生無不動容。致力于成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天津大學自動化學院大三學生王明辰在筆記本上重重記下了這句話。“今天這堂課讓我看到了身邊的科學家精神,大裝置團隊這股不畏艱難、無私奉獻,一心為科學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改善、中華民族發展作貢獻的勁頭,也將成為我未來在天津大學繼續專心科研的巨大動力!”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這樣的“思政金課”、“育人大課”在天津大學還有很多,無不對師生思想靈魂產生了強烈的精神洗禮:學校用好“先進”課堂,大力宣傳已故材料學院王東坡教授的先進典型事跡,在全校開展向王東坡同志學習活動,號召師生以王東坡同志為榜樣,以實際行動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做出天大貢獻;邀請學校“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自動化學院智能電網團隊作主題教育讀書班專題報告會,講述家國情懷指引下,新時代天大人矢志立德樹人的先進事跡。天津大學黨委還組織開展了“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學生教育實踐活動,以學生黨員輻射帶動學生入黨申請人、積極分子和青年團員開展研學實踐,統籌設計“六項行動”,著力推進“四同”,確保主題教育各項任務落實有“形”,充分彰顯學生群體特色有“神”。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在天津大學黨委副書記、地震大裝置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韓慶華看來,學校這些“大裝置”“大平臺”“大項目”“大團隊”不僅要成為科學研究的“定海神針”,還要做好“大思政課”的生動教材,引導青年發揚科學家精神,培養一批又一批堅定可靠、堪當重任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人民日報: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7112931/6963121

(編輯 焦德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