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肉色丝袜脚交调教视频,欧美一级毛片在线视频免费观看_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先進典型

2018年“讀懂中國”作品:與民同心,讀懂中國-劉振昌

發布日期:2021-04-11

與民同心,讀懂中國

--專訪天津大學離休干部劉振昌

40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古老而又年輕的社會主義中國走向充滿希望、充滿生機的新天地,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

94歲高齡的劉振昌,一生經歷了抗戰、建國、改革,也經歷了屈辱、重建和光輝。 “一個老人就是一部歷史”,一名在戰火中成長過來的老黨員更是一部革命人的黨史。傳奇、驚險、淬煉,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經歷了水深火熱的舊社會,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參與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他切身體驗到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苦難抹不去他對黨對人民的赤膽忠心,榮光褪不掉他對青年對未來的殷切期望。

烽火硝煙下,心系百姓安危

硝煙四起,哀鴻遍野,日軍的鐵騎踏破了察哈爾省,百姓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時年19歲的劉振昌,看到民不聊生的景象,堅定了他抗日的信念——“不當亡國奴,打倒小日本”。據他回憶,同村有8個青年參了軍,最后活下來的只有3個。犧牲的5個人中,有一個就是劉振昌18歲的親弟弟。

在親眼目睹共產黨在敵后解放區進行的土地改革工作和大不同于國民黨的為民政策后,青年劉振昌看到了未來中國的希望,便毅然決然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之后艱苦卓絕的抗戰中,他更是英勇殺敵,積極抗戰。炮樓前,他是初次上陣的情報人員;地道戰中,他是舍身保護村民的八路軍戰士。

提起抗戰往事,劉振昌回憶道:當年八路軍的隊伍借宿在老百姓家里,敵人將村子包圍了起來,搜尋八路,戰士們都躲到地道中,讓敵人撲了空。但是敵人不死心,開始逼村民挖地道找人。老百姓知道八路軍在哪兒,就不往那兒挖。而八路軍為了不讓老百姓受到日軍威脅,放棄了幾次突襲的機會。最終隊伍成功轉移,一個八路也沒被抓著,一個老百姓也沒受傷。生死危難之際,共產黨人放在首位的,始終是老百姓的安危。無論是當時抗戰,還是建國之初,亦或是改革開放后的四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從來都是將中國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劉老先生,便正是這樣一種信念的鮮明代表,在他身上,感受到的便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

“對人民有利的事一定要做,對人民不利的事是一定不能做。”樸素的話語背后,是劉振昌先生一生堅定的理想信念,也是支撐著他為黨和人民奮斗的無限動力。劉振昌先生正是憑借著這種信念,用自己的行動為那鮮紅的黨旗增光添彩。縱然歲月輪轉、韶華不再,劉老先生依然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獻給國家,時光斑白了鬢發,卻抹不掉心中的那抹鮮紅。回憶歷史,那激動的顫音,那眼角的濕潤,是劉振昌先生對黨深深的眷戀和崇敬,對人民的一片赤誠!

改革春風中,為民奮斗不息

建國初期,劉振昌在負責區縣工作時想要招一名會計,但苦于當時人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會計人選遲遲未定。這件小事使他開始關注青年的教育事業,并一直為此奮斗。1960年1月劉振昌調到天津大學,歷任組織部副部長、水利系總支書記兼系副主任等職。在高校任職的這段時期,他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接觸青年學生,他嘔心瀝血,用自己的力量盡最大的可能去為學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不懈奮斗,為當時的國家建設和后面的改革開放提供了大量優秀人才。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革命獻身,為教育瀝血。情系家國,為民抱負,崇善懲惡,正氣浩然。這句話用來評價劉振昌先生是在合適不過的。作為一位老革命、老黨員,他總是和同學們說,現在的生活越是美好,越是安寧,我們就越應該銘記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銘記老前輩的流血犧牲。他說,他吃過各種苦,從未想到今天的日子會這么幸福:在吃穿上,人們早已從吃得飽、穿得暖變為了如今的吃得好、穿得好;在居住條件上,城市里,現代化的居民樓鱗次櫛比,農村里,新建的房舍寬敞靚麗。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更是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便利。這就是改革開放帶給人民的美好生活。民之所望,改革所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正是改革開放最本原的初心。改革開放深深扎根人民,才能如春風化雨,使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劉老說:“我堅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希望大家多多關心國家大事,謙虛謹慎,在思想精神上強,在能力素質上強,在干事創業上強;把黨的大旗舉得高高的,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強國使命!”我想,這句話,從來不是劉老先生對自己的振奮,而更是對國家對社會、對新一代青少年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

劉振昌先生離休之后參與到天津大學關工委的工作中,并擔任講革命傳統組組長。他帶頭和學生結對子,和青年學生交知心朋友,結成“忘年交”。劉振昌先生經常說,青年一代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建設的主力軍,最重要的事情是培養青年一代成為接班人。“黨的接班人成長起來了,我們這一代老黨員就能放心地將紅旗交予你們的手中”。一代代的傳承,一代代的進步,劉老先生想到的不僅是國家幾十年的發展,更是中華民族千百年的傳承進步。

 “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盡其所能為黨做點工作,為人民做點工作。”這是劉振昌常說的。離休后的劉振昌老先生也并沒有停止奮斗。在擔任六村南黨支部書記期間,他帶領六村南黨支部做到了“四個堅持”:堅持黨的優良作風,堅持黨要管黨的原則,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堅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他還動員全體黨員積極撰寫革命回憶錄,積極參加關心下一代工作。在他的帶領下,六村南黨支部組織健全,班子團結,支部成員相互支持,積極開展工作。六村南黨支部和劉振昌多次獲得市級、校級榮譽獎勵。直到現在,劉振昌先生仍每天讀書、看報,關心國內外形勢。改革開放,社會發展,個人更需進步,劉振昌先生從不囿于過去的成就,他總是把每一天都看做是新的開始,虛心學習,鑄就更好的自己。他還積極參加校內的訪談講座以及會議,為學校和國家的發展建言獻策。十九大召開前夕,學校的一位十九大代表找到劉老,想詢問一些關于國家發展的看法,劉振昌先生就與她談到“一帶一路”的國家發展戰略,并且還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他總說:“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能忘記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老一輩的共產黨人與民同心,與時俱進,是我們的時代榜樣,改革開放天地寬,砥礪奮進正當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