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15
人民法院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研究(天津大學)基地成立于2016年11月12日,是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與天津大學合作設立的研究機構,受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和天津大學雙重領導,以“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為宗旨,以“決策咨詢、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四位一體創新能力提升為根本任務,以黨和國家環境司法理論重大決策咨詢為導向,以服務重點區域環境資源審判為依托,開展前瞻性、基礎性和應用基礎性研究。基地不斷吸收環境科學、法學、醫學、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優秀人員,聘請他們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高級研究員、研究員等,組建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研究能力過硬的專兼職研究隊伍。目前,二十余位在環境司法損害鑒定研究領域享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學者受聘為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高級研究員。三十余位中青年骨干受聘為基地研究員或者助理研究員。高素質的研究團隊為本基地開展高水平理論研究和社會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綠色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孫佑海教授受聘擔任基地主任。
基地以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為工作特色,擬定了《天津大學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研究中心建設方案》,承擔最高法院《關于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意見的若干規定》起草工作,完成《關于在環境案件審判中環境損害鑒定意見審查采納的若干規定(草稿)》,編寫出版“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研究叢書”,其中第一冊《環境資源典型案例分析》已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發行。基地還積極申報國家和有關部委的相關科研課題,提升研究品質,“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意見可采性問題研究”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立法研究”分別成功申報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和2018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研究”課題成功中標“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地多份咨政要報獲得省部級以上批示。
自2016年成立以來,基地共舉行了四次年會。2016年年會的主題是“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研究基地理論與實務研討會”;2017年年會的主題是“《關于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若干規定(草稿)》專家研討會”;2018年年會的主題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研究”;2019年年會的主題是“環境訴訟證據規則研究”。2020年年會的主題是“環境審判中環境損害鑒定意見審查采納問題研究”。基地始終緊緊圍繞最高人民法院戰略部署,瞄準環境司法實踐需要,積極參與立法建議和司法解釋、政策性文件起草工作,為環境資源審判和司法政策制定過程中涉及的專業技術問題和理論問題建言獻策。
此外,基地與天津市高院、天津市人民檢察院、天津市津實司法鑒定中心、重慶市第四中院、玉樹中院等實務部門開展合作,圍繞司法熱點、難點,深化理論研究。基地還先后與莫納什大學商業法與稅務學院、國際可持續水管理聯盟、韓國環境法學會、韓國環境政策評價研究院(KEI)等國際機構和組織開展合作,進一步拓展了研究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