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6-12
春風化雨育桃李 一片丹心鑄師魂
——記磁學先驅 我校物理系教授李金鍔
□ 姜恩永 劉超
李金鍔(1916年6月12日~ 2003 年1月17日),生于湖北武漢,曾任天津大學理學院應用物理系教授,是我國12位磁學先驅者之一,天津大學磁學專業的創始人,曾任教育部工科高等物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大學物理》雜志常務編委。他早年求學于北京大學物理系,后因抗戰爆發轉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大學習。自 1951 年起,他在天津大學任教,參與組建了天津大學物理教研室和 20 世紀60 年代初復建的理科應用物理學專業,并主講“鐵磁學”等課程。他曾主編《大學物理》《理論物理》等教材,先后發表磁學相關學術論文40余篇。1993 年,他榮獲天津市“老有所為精英獎”。
敦品勵學 愛國奮進
1935 年,李金鍔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憑著優異的學習成績,他在一年級的學期末獲得了全校新生唯一的獎學金,這支撐了他一年的生活費用。1935 年12月9日,北平數千名學生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熱血沸騰的李金鍔也加入到示威游行的隊伍中。盧溝橋事變后,李金鍔追隨內遷的學校開始了艱苦的逃亡生活,幾經周折后又于 1940 年趕赴西南聯大物理系復學。
在西南聯大求學期間,李金鍔的生活異常艱苦。即便如此,他學習仍然非常刻苦,而國家和民族的慘痛遭遇則成為激勵他求學上進的不竭動力。畢業后,李金鍔曾在河北工學院任職,憑借著深厚的學識功底、精練的教學語言,他很快便被聘任為教授,成為當時天津市最年輕的正教授。
1951 年,隨著全國院系調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并組成新的天津大學。李金鍔也隨之調入天津大學。他參與創建了天津大學應用物理專業,并于 1960 年、1979 年兩次被聘為物理教研室主任。
學養淵深 師者典范
在全國院系調整過程中,天津大學的理科被調入南開大學。為保證學校的物理公共課教學,天津大學成立了物理教研室,李金鍔便在此工作。1953 年年底,李金鍔等人以當時哈爾濱工業大學杜波夫教授編寫的講義為基礎,補充了大量的解釋、實例、例題、習題等內容,很快編寫出《普通物理》教材,并在校內印刷發行。
“文革”結束后,天津大學獲教育部批準,成為全國工科院校首批試辦應用物理專業的五所院校之一。當時,李金鍔正擔任物理教研室主任。在他的主持下,以磁學為主要方向的應用物理專業正式創建,并由他主講該專業的鐵磁學課程。不久后,他招收了天津大學首名磁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從 1979 年開始,他擔任國家教委工科物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從事全國工科物理的教學大綱規范工作。時至今日,工科物理教學大綱還是以當時的版本為基礎修訂的。
剛到天津大學時,李金鍔教授承擔了理論物理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盡管身為物理系教授,但他的文學功底也十分深厚。當年,他被北大物理系錄取時,北大中文系曾因他出色的作文而試圖說服物理系轉讓這名新生。他講課生動活潑、風趣幽默,常常妙語驚四座,非常受學生歡迎。李金鍔曾形象地比喻道:“交響樂雄壯,氣勢磅礴 ;《小二黑結婚》委婉動聽。作為一個好的教師不論闡述交響樂,還是演繹《小二黑》,都應立足于讓學生聽懂,學得有興趣。”正是秉承這樣的教學理念,他在課堂上總是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用學生們的話說:“聽李先生的課是一種享受。”
甘為人梯 澤被英才
在培養青年學者方面,李金鍔有著一套獨特方法:既幫助支持,又敢于壓擔子;既遵循制度規范,又善于營造寬松的科研氛圍。在天津大學物理系教授肖家鑫的眼中,李金鍔培養青年教師的方法獨具特色。“當李先生助教,需要做很多事,如果堅持不下來就換人,絲毫不講情面;但如果堅持下來,就會得到很多鍛煉,有很大收獲。”她介紹,李教授非常注重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在他擔任中國物理學會《大學物理》雜志常務編委期間,經常帶著肖家鑫一同參加會議研討。在協助他做了2年相關工作后,換屆時肖教授順利接替了他的編委工作。“在剛剛擔任《大學物理》的編委時,我很緊張,李先生就說‘有什么問題來找我’。在我做編委的幾年里,他給予我很多的指導與幫助。”
在科研工作中,李金鍔寬廣的胸襟和開闊的眼界為青年學者成長提供了自由的空間;而在教學上,對于上講臺講課的青年教師他卻嚴格把關。以大學物理這門課為例,李教授要求新教師們首先要通過試卷考核,即會做6道基礎大題;此外,要將學生應該完成的實驗報告全做一遍,并通過經驗豐富的老教授的審核;最后在開始講課前要進行試講,并由專家組成的評議委員會來評審。新教師只有通過這重重考驗才可以登上講臺,被形象地稱為“過三關”。
聚焦前沿 敢為人先
作為天津大學最早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之一,李金鍔教授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并對科技前沿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從1953年研究交換作用理論起,李金鍔開始涉足磁學的研究工作。
在科學研究過程中,他始終注重同國家的生產實際需求相結合。1956 年,得知太原鋼鐵廠投產硅鋼片,急需測試儀器測量硅鋼片的磁導率和磁滯回線,李金鍔帶領團隊受該廠委托于 1958 年年底完成了磁導計的研制并投入使用。這是物理教研室完成的第一個與工廠掛鉤的應用性課題,也是國內較早完成的校企結合的科研項目。
1957 年,天津大學與國家工業部門合作創辦“儀表研究所”,李金鍔受聘為該所指導教授,開展磁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先后研制完成了標準磁場、磁強計、鐵磁示波器以及磁致伸縮超聲波發生器等多項科研突破。1958 年,在李金鍔的倡導和推動下,天津大學成立了磁學及磁性材料科研組。同年,科研組成功制備出鐵氧體和超細鐵粉等磁性材料,并白手起家建立了全套球磨燒結工藝設備,達到了當時國內領先水平。1958 年,受天津市鐵三院委托,磁學及磁性材料科研組與儀表研究所合作研制出“強磁場處理水設備”,對機車鍋爐水處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