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6-12
廉而不劌 光風霽月
——記我校核電子儀器專業創始人 信息學院教授陳蔭谷
□ 劉 斌
陳蔭谷(1907.6.18~1976.12.9),江蘇通州(今南通)人,漢族,中共黨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31年畢業于浙江大學電機系;新中國成立前,先后在南開大學、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南通中學、南開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南開大學電機系教授、系主任、工學院院長,天津大學電力工程系主任兼中國科學院河北分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工程物理系主任,無線電工程系主任。他畢生從事教育事業,專于電機研究,曾創建天津大學核物理電子儀器等專業。他嚴于律己,治學嚴謹,兩次獲評天津市“勞動模范”。

一個“紅”字寫人生
陳蔭谷是一個“又紅又?!钡闹R分子。1946年11月 ~ 1947年3月,他在南開大學擔任學生活動指導委員會主席期間,總是不顧反動當局的監控,多次支持學生們的正義行動。
有一次,一名地下黨員生了病,陳蔭谷以避免傳染為理由,特別在南開大學的芝琴樓安排了一個房間為她養病,實際上是為地下黨開展工作安排了一個活動場所。后來反動當局開出黑名單要逮捕學生,有的地下工作者就到陳蔭谷家暫避,然后再轉去解放區。經陳先生保護過的地下工作者有沙小泉、趙楷、夏炎等。天津解放前期,曾有人勸陳先生到南方去,他不但毅然拒絕,還積極組織了機電系的護校運動。1949年11月,由于思想覺悟高和各方面表現突出,他被批準為預備黨員,成為南開大學解放后首批入黨的知識分子之一。
所謂“又紅又專”,“紅”是指具有無產階級世界觀政治思想覺悟高,“?!奔粗笜I務精通、精益求精。1956年,天津大學只有14位二級教授,陳蔭谷先生作為二級教授中的黨員,1958年成為學校黨委委員??梢哉f,他是“又紅又?!钡牡浞?,是當年天大為數不多的既有共產主義信念又具有過硬科學技術的專家,為大家稱道和敬重。
一個“榖”字行校園
陳蔭谷是一個清廉正派的學者。在多年的從教過程中,他所有的備課筆記、課堂板書、批改過的作業都是用蠅頭小楷書寫,字跡工整,通篇沒有一個修改的地方,就如同打字機打印出來的一樣。這種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反映在生活中便是作風正派、以身作則,在師生中威信極高,令人信服。據他的同事余肇基回憶,他對待年輕人向來是公私分明,在學術中則要求很嚴格,在生活中則無微不至地關心他們。
陳蔭谷教授為人很清廉,在做系領導時從不因個人事務徇私舞弊。他平時言語不多,但擲地有聲。而他每每批閱文件或者簽字署名,從來都是“惜字如金”,往往只簽一個“榖”(繁體的谷)字。然而,就這一個“榖”字,便通行學校、各機關部處辦公室而無阻。因為大家認為有“榖”字即表明先生定已審閱妥當,故應照辦無誤。見字如見人,先生為人可見一斑。
一個“泰”字度磨難
陳蔭谷是一個心胸豁達的知識分子。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教育事業受到嚴重沖擊,陳先生本人也受到了不應有的迫害,被打為“走資派”,接受批斗和勞動改造,挑扁擔干農活。即便在那時,他也不吐露自己所受莫須有迫害的委屈。
在一次抄家的過程中,元件5班的學生們三五成群地把陳先生擁進了學生宿舍,希望借此保護自己的老師。當時這樣的行為是冒著很大風險的,很容易為自己“爭取”到一頂“大帽子”。陳先生深知其中的利害,便對學生說:“他們要抓我沒關系,不用保護我”,隨即送走了前來保護他的學生。正是這種泰然自若反而讓“造反派”膽寒,他們并沒有為難陳先生。據陳先生的弟弟回憶,他從不訴說自己的委屈,但卻非常憂心于國家教育事業的損失和人才的青黃不接,擔心中國科學技術水平和經濟發展的后退。他始終憂慮的是國家的前途?!拔母铩逼陂g,陳先生一度靠邊站,雖然沒有原先的名譽和地位,但他仍然不忘自己作為黨的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上世紀70年代,針對當時工農兵大學生基礎差、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他認真組織并親自編寫適用的新教材,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他們能夠成為對黨和國家有用的人才。
一個“愛”字見真情
陳蔭谷是一個愛才惜才、樂于助人的管理者。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發展傾注了很大的心血,既從教學、科研、工作、生活等方面嚴格要求,又為他們提供機會幫助其不斷進步。陳先生對有品行、有才氣、有潛力的年輕人從來都非常器重,不吝指導和幫助。作為系主任,他尤其注重延攬和儲備優秀師資,對那些考慮離校發展的優秀學生和同事,他總是多番挽留,每每說道“我培養你不行嗎?”聽者無不動容敬佩。
陳先生工作任勞任怨,從不向組織提出個人要求。對工作和生活中有困難的學生和教師,他總是盡力去關心和幫助他們。國家有困難,陳先生從來都積極支援。1963年,天津“發大水”,他帶頭捐獻了500多元,這在當時不是個小數目;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更是帶頭捐款捐物。有的教師家在貧困地區,經濟上遇到困難找到陳陰谷,總能得到他的慷慨相助。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陳先生對學生和同事的真情堪稱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