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4-09

金凱元
1963年,我考上了天津大學無線電系。金秋之時,我告別了家人,與南昌的六名校友離開家鄉,去上海轉車前往天津;開始了奔赴天大之路。 來到上海,才知因海河發水,鐵路中斷,去北京、天津的火車被迫停運。上海站動員南方各省同學返回家鄉不要滯留上海,等待通車通知。我們七名天大學子剛告別家鄉父老,回去也不容易啊!進退兩難之時,我們在上海北站看到《天津大學上海返校團通知》,并遇到返校團陸老師和化工系的周德藻同學、無線電系的黃都麗同學。他們三人受學校委托臨時組成“返校三人團”,負責組織滯留在上海未能返校的新老學生。
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毛孩子第一次來到大都市,在入學道路上遇到交通中斷,兩眼一抹黑。巧遇陸老師和周、黃二同學,真是喜出望外。他們得知我們在滬無親無友,即刻撥通江西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的電話,代表天津大學校黨委請辦事處接待江西學生,并請求暫時幫助解決食宿問題——費用學校解決。周、黃二位同學把家庭電話留給了我們,并十分客氣地說:“有事就打電話找我們。”頓時我們熱血涌上心頭,感謝之情無以言表。
滯留上海的幾天,學校還專門寄了全國糧票和匯款給上海“返校三人團”,解決困難學生燃眉之急。當天,我們住進江西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那一晚我終生難忘。第一次出遠門遇到困難,做夢沒想到天大的老師與同學如此熱情。我們七名新生猶如流落在外的孩子,突然碰上了父母兄妹,感到無比溫暖。
黃都麗是女同學,我稱她“黃姐”。有事她會打電話到辦事處與我聯系,我就自然地成了“天津大學上海返校團江西隊”的領隊。一天,我在辦事處接到黃姐電話,通知第二天上午十時去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集合,通告返校的有關事宜。第二天早晨吃完飯來到廣場,遠遠就看見一面“天津大學上海返校團”的紅旗迎風飄揚,大約有三百人聚集在廣場主席臺下。陸老師、周德藻、黃都麗,還有位老師也站在臺階上。會議由陸老師主持,他先向大家介紹了新來的老師,是校黨委專程派來處理接待滯留上海學生返校的。這位老師首先代表黨委書記李曙森、校長張國藩慰問大家,接著報告大家振奮人心的消息,學校與上海鐵路局聯系,確定我們后天晚上踏上第一班上海至天津試運行的火車返校。大家聽后鼓掌歡呼。
終于等到這一天!上海北站廣場聚集了天津大學返校團的近四百名學生。返校隊伍紅旗招展,浩浩蕩蕩。天津大學包了四節車廂。列車一路緩緩而行,鐵路路基還浸泡在水中,車外是一片洪水,侵吞了良田和房屋,令人痛心。車內是另一番景象,大家團結友愛,戰勝困難,高歌前進。列車經過三十多個小時的運行,終于到達終點站天津。學校領導和部分師生早早就在站臺上,舉著天津大學校旗和歡迎標語,等待我們的到來。有一排校車等待接站。當我乘校車進入七里臺校門時,“天津大學”四個大字躍入眼簾,我激動地流下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