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2
天津大學醫學部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藥學院”)于2000年8月成立,2001年正式招生,首任院長為趙康教授,名譽院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家祥教授。2013年,Jay Siegel教授擔任藥學院第二任院長,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部直屬高校首位非華裔外籍二級學院院長。2014年初,學院入選國家外專局、教育部聯合推出的“高校國際化示范學院推進計劃”,成為全國首批高等教育“國際化特區”四個試點學院之一。2024年,劉秀云教授擔任藥學院第三任院長,錨定“健康中國”戰略,擘畫新藥研發新藍圖。
學院建立并實施國內首個藥學專業“本-碩-博”全英文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專任教師4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93.6%。學院遵循國際化辦學理念,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吸引了一批國際頂尖人才加盟,先后引進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國際高水平學者,來自美國、德國、英國、瑞士等18個國家,全職外教比例最高時接近教師隊伍總數的46%,現有外籍教師占比25%。Jay Siegel、James Fraser Stoddart、Kim Baldridge 3位教授獲評中國政府友誼獎;諾貝爾獎獲得者James Fraser Stoddart教授獲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并入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Jay Siegel教授獲評改革開放40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2位教授獲評“外教中國”年度人物、4位教授獲評天津市海河友誼獎。學院十分重視本土教師的國際化培養,通過構建“外籍專家+中國教師”的組合型課程教學運行模式、分批次選送教師到國外高校教學交流等方式,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本土教師。
學院累計開設60余門全英文課程,以沉浸式英語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國際交流和學術競爭力。先后榮獲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全國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學成果獎等。此外,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藥學專業碩士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擁有3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教育部雙語教學示范課程、3門全國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精品課程、4門天津市一流本科課程和1門天津市勞動教育示范課程,多次榮獲全國藥學專業學位優秀教學案例。
學院致力于搭建一流教學科研環境,擁有儀器測試中心、細胞組織藥理中心和天津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高水平平臺,7個功能實驗室,四十萬以上大型儀器設備30余臺,總價值近億元,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儀器測試中心成功獲批 CNAS/iLAC(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國際實驗室認可使用組織)國內國際雙重資質認證,入選“天津市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院設有藥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藥學學術及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藥學本科專業。此外,開設衛生事業與藥事管理專業(依托管理與經濟學部)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生物醫藥與工程專業可招收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
藥學院以國際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聚焦科研平臺建設與創新能力提升,擁有AI制藥、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學、藥劑學、藥理學、生藥學、藥械結合、微生物與生化藥學和衛生事業與藥事管理9個主干學科方向,其中AI制藥、藥械結合和衛生事業與藥事管理為特色方向。2018年,藥理毒理學科進入ESI前1%;2024年,藥學專業軟科排行全國第八;2025年,藥劑與藥理學科QS全球排名進入201-250。學院擁有神經重癥教育部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和天津市現代藥物傳遞及功能高效化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科研平臺7個,獲批天津市急危重癥藥物研發科普基地,并當選天津市生物醫藥學科創新聯合體理事長單位。
近5年,學院承擔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80余項,企業項目200余項,與諾和諾德、恒瑞醫藥、先聲藥業、魯南制藥等國內外領先藥企深入合作,并與多家三甲醫院和頂尖院所緊密協作,構建了“產學研醫”交叉融合的創新體系;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等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累計科研經費3.3億元。在Science,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British Medical Journal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與藥企聯合研發獲批1個新藥證書和2個新藥臨床試驗默示許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教育部青年獎等國家級科技獎勵14項。
藥學院已經確立了明確的發展建設目標,在天津大學“強工、厚理、振文、興醫、交叉(融合)”的學科發展格局下,在“醫+藥+衛+生”四位一體、醫工交叉特色鮮明的大醫科辦學體系下,努力建設成為引領醫藥科技創新、培育卓越藥學人才的核心陣地。
聯系方式:022-87401835